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哈兽研首次阐明伪狂犬病病毒DNA聚合酶入核转运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伪狂犬病病毒(PRV)DNA聚合酶入核转运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2月15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前言)在线发表。
    PRV是一种动物疱疹病毒,可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发生伪狂犬病,其中猪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临床上以仔猪发生神经症状和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以及种猪发生流产、死产和产仔数下降等为主要特征。PRV DNA聚合酶在病毒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包含2个亚基:催化亚基UL30和辅助亚基UL42。PRV DNA聚合酶在细胞质合成后必须转运到细胞核中才能发挥功能,这是启动病毒DNA复制的先决条件。因此,阐明PRV DNA聚合酶入核转运的分子机制意义重大。
    经过该团队在读博士生王一平的系统研究,发现PRV DNA聚合酶辅助亚基UL42包含一个功能性和可转移性的双分型核定位信号(NLS),并证实354位赖氨酸、355位精氨酸和367位赖氨酸是UL42双分型NLS保持完整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而催化亚基UL30并无功能性NLS,它的核转运依赖于UL42。进一步研究发现,UL42的入核转运是一个温度、能量和受体依赖的过程,需要入核转运受体α(Importin α)和Importin β同时参与,证实UL42是经Importin α/β通路入核的。研究还发现,PRV DNA聚合酶全酶复合体在细胞质中装配完成后,借助于UL42双分型NLS的功能,经Importin α/β通路入核,证实UL42双分型NLS是PRV DNA聚合酶入核转运的关键基序。
    据该团队刘长明研究员介绍,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疱疹病毒DNA聚合酶入核转运机制的多样性,不仅对深刻理解PRV的复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通过设计抑制PRV DNA聚合酶入核通路的干扰分子作为抗PRV感染的新型靶向药物,为PRV临床防控提供参考。(黄立平、危艳武)
 
上一篇:哈兽研发现B型禽偏肺病毒细胞受体 下一篇:哈兽研首次详细解析首例慢病毒弱毒疫苗-EIAV弱毒疫苗遗传演化规律
扫一扫 关注我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TOP